2015年1月10日,也就是一周前,在北京的东方剧院,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奥林匹克花园小学128名孩子为三千多名特殊观众奉献了两场别致的演出,其中有动动剧团协助创作的30分钟短剧《爱的礼物》。
因为是学校戏剧社的“课外作业”,我们的编导本着节约的原则,没有让学校在服装和舞美设计上花一分钱:孩子们清一色红白相间的校服,唯一的道具是学校自备的箱式板凳,在舞台上被用作鼓、被拼成教室里的桌凳、被搭成婴儿床和幼儿园的门墙。
在没有华丽服装和道具烘托的情况下,经过短短三个月课后特设的戏剧课程培训和最后两周的紧张排练后,35个孩子的表演一开场便收获了观众接连不断的笑声和掌声。
演出进行到下半场,一位小女孩因为考了50分而被爸爸妈妈训斥;追光灯束下,纤弱的小女孩无助地站立在舞台中央;无数的考卷从天而降,翻卷飘落在小女孩的身上脚旁;伴随着台湾特邀作曲家张圣洁老师专为该剧编创的音乐,小女孩和聚拢来的同学们默默地弯腰捡拾散落一地的考卷,同时,稚嫩的旁白缓缓响起:
“我们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,多一点体谅,多一点鼓励,多一点拥抱,多一点笑容,多一点‘宝贝我爱你’。
“虽然我们有时不听话,有时爱恶作剧,有时成绩不太好,有时惹你们生气,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。但我们想作爸爸妈妈心中的宝贝,永远的宝贝。”
接着,所有的孩子站到舞台中央,边舞边唱主题歌《我们只是小孩》:
我喜欢唱歌,我喜欢跳舞,
我喜欢看书,我喜欢打球,
我喜欢跑步,我喜欢打游戏,
我喜欢演戏,我喜欢翻跟斗,
我喜欢写大字,我喜欢打鼓,
我喜欢跳绳,我喜欢交朋友。
这样的我,你认识吗?
这样的我,你喜欢吗?
这样的我,是你期待的吗?
这样的我,你还会爱吗?
我们只是小孩,不要对我们要求太高;
我们只是小孩,我们也想把一切作好;
我们只是小孩,我们也期待快快长大;
我们只是小孩,曾经,你们也都是小孩。
爸爸妈妈,我们爱你们,永远,永远……
古罗马诗人、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《诗艺》中提出,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,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和有所帮助。
这种“寓教于乐”的思想,也是我们一直奉行的儿童剧创作原则,如《弹珠 巫婆 魔法国》让孩子们懂得“原谅别人也是一种爱”,《国王的礼物》鼓励分享,《王后的新衣》的主题词是“因为爱,所以包容;因为爱,所以改变”。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尽情享受美好舞台剧的同时,能接收到这些滋养心灵的信息并受益终生。
和以往不同的是,这一次,“寓教于乐”的受众不是孩子,而是所有在场的爸爸妈妈。
从故事到场景,《爱的礼物》剧本的素材都是由小演员们提供、李明华团长搜集整理后编创的;演绎故事的方式也都是在排练过程中和孩子们讨论后确定的。因此,舞台上的小演员们,从台词到肢体到情绪的把控,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和出色——不是因为他们够“专业”,而是因为个个都是本色出演:他们不需要扮演别人,只需要完美再现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。
从那张只考了50分的试卷被扔到地上开始,一直到演出结束,观众席里不断传出轻轻抽泣的声音。
是因为这些观众都是小演员以及他们同学或校友的爸爸妈妈,所以才会对这些无比熟悉的场景有无比深的感动和感触吗?
演出结束后,在后台,我跟沉浸在告别舞台和剧团编导的伤感情绪中的孩子们说:“今天连演两场,真是辛苦大家了!明天是星期天,你们一定要好好睡个大懒觉,补补精气神哦!”
马上有几个孩子接话:
“睡不成啊,明天一早要上奥数课呢!”
“我也要上辅导班呢。”
《爱的礼物》演完了,剧中的故事还会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延续。
同一时间,在剧场前厅,拥挤的退场人流中,有人听到家长们小声嘀咕:
“孩子们演得真好!太感动了!”
“我们给孩子的课业负担是不是太重了?”
“是不是该考虑让孩子少上一门周末辅导班呢?”
如果有心,每个家长朋友都会发现身边有这样一份《爱的礼物》。
希望大家能够像剧中扮演“老师”的女孩请求的那样:打开耳朵静静听,打开心门细细看……
0
推荐